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  • 首页
  • 热点
  • 综合
  • 休闲
  • 时尚
  • 娱乐
  • 焦点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娱乐 >金融诈骗花样翻新 仅7%消费者维权52.7%自认倒霉 只有47%的网友想到维权

    金融诈骗花样翻新 仅7%消费者维权52.7%自认倒霉 只有47%的网友想到维权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5-11 12:58:23 来源:潮趣云廊 作者:知识

     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仅消兴起、金融产品的诈骗自多样化、大众理财意识觉醒,花样金融消费领域的翻新费侵权、违规和诈骗现象频频发生。维权同时,倒霉线上购物、金融仅消线上支付也成为消费者主要的诈骗自购物方式之一。

      一面是花样金融消费诈骗的花样翻新,一面是翻新费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还很淡薄。在线金融平台融360发布报告显示,维权71.5%的倒霉受调研网友收到过各种诈骗短信,49%网友表示曾遭遇理财产品虚假宣传,金融仅消64%网友在办理房贷过程中曾遭遇“忽悠”。诈骗自

      在遭遇到各种金融欺诈之后,花样多达52.7%的用户则选择“自认倒霉”。只有47%的网友想到维权,包括想找企业官方求证或投诉的占27%、想报料到媒体或社交平台的占12%、想要投诉到监管机构的占8%;而其中真正能够将维权付诸行动的仅仅只有7%。另外,在融360的调查中发现,六成用户自认为“金融防骗水平差,容易被骗”。

      如此之高的用户比例没有任何维权行动,融360首席专家徐瑾分析认为,这和维权意识极其薄弱、维权知识和手段缺乏有关,同时也和现有维权途径流程繁琐有关,用户一般怕麻烦而放弃。

      对于贷款方面的骗术,融360相关人士建议,首先要警惕无息贷款;同时只留手机号、QQ号、微信号,不留固定电话和公司地址;而且提前收取各种费用一般都为诈骗;全国各地都可办理,也非常值得怀疑。此外,为了防止上当受骗,申请人务必要到正规银行或正规小额贷款公司、贷款搜索平台办理贷款,不可轻易相信手机短信或报刊、网络上的广告。

      同时,随着网络消费大军的崛起,个别网络新手由于缺乏安全保护意识,也容易留下安全隐患。蚂蚁金服方面相关数据显示,得益于大数据、生物识别等风控新技术的深入使用,过去一年,支付宝、支付宝钱包的安全性不断提高,风险概率已经进一步下降至百万分之五,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。而过去一年发生的网上支付风险中,八成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以及假冒好友、假冒客服等骗局引起。

      同时,支付宝统计显示,2014年,支付宝主动帮超过700万面临风险的用户避免资金损失,这些拦截均发生在风险隐患给用户造成资金直接损失之前,为用户拦截了95%的支付风险。从拦截和处理的风险状况来看,最常见的风险类型是信息泄露引起的账户被盗和个人欺诈,占到网上支付风险的八成以上。

      其中,账户被盗主要由于个人身份信息和手机校验码泄露引起。比如,用户的手机日常不设防,常常给别人留下查看短信的机会,而且又不注意保护银行卡号、身份证信息,如果不巧身边有不法分子截获了这些关键信息,就会导致银行卡资金被盗的风险。

      个人欺诈则多发生于伪装微信及QQ好友、假冒客服、中奖及兼职等骗局。这些骗局通过套取用户身份信息、手机校验码或植入木马,以最终达到盗取账户资金的目的。

      相关安全专家建议,规避网上支付风险,用户日常需注意不要将银行卡、身份证信息和手机校验码泄露,社交平台上不要随意点击接收陌生人发来的文件、二维码和链接。

    标签:金融|消费维权责任编辑:陈子汉 陈子汉
    • 上一篇:六成八受访应届生期待:就业指导要结合市场需求和新兴行业
    • 下一篇:140.6万人次!宁波这些地方,火热!预测今天更火

      相关文章

      • “大V”粉丝越多,社会责任越重
      • 跑路商家被列为“老赖” 深圳市消委会信用惩戒有效果
      • 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|北京东城一餐饮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2.5万元
      •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检验检测改革座谈会
      • 创新玩法带来沉浸体验 美团直播交易额连续破亿
      • 预订机票日期出错 乘客诉国航要求赔偿损失
      •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优化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商事活动便利化
      • 上海消保委公布2020年十大投诉热点 涉及网游、长租公寓等
      • 中国驻苏丹使馆:建议在苏丹的中国公民尽快撤离
      • 初检和复检报告迥异 消费者质疑检车家检测报告造假

        随便看看

      • 12306回应下铺使用权:硬卧下铺使用权仅限购票者
      • 《民法典》上线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顺序有了依据
      • 试点医院“一口价”引纠纷 福州消委会呼吁保障消费者知情权
      • 上海市消保委:近七成受测APP广告“关不掉” 微信个性化广告关闭需13个步骤
      • 外地客提前做攻略打卡网红武汉 城市流量蝶变游客“留量”
      • 江西首例涉不合格大米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宣判
      • 江苏淮安消保委开展口腔医院消费调查 六成消费者认为收费不透明
      • “抢购茅台”要小心 深圳市消委会已收到消费投诉400起
      • 让孩子们午休能躺睡,办法还是要比困难多
      • 白茶成脱贫新动力 中国扶贫第一村脱贫致富报告会举行
      •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金融诈骗花样翻新 仅7%消费者维权52.7%自认倒霉 只有47%的网友想到维权,潮趣云廊   辽ICP备97645398号sitemap